协同创新中心现有研究人员146人,其中固定人员64人、博士学位58人、高级职称57人;拥有国家级人才8人,省级人才2人;拥有省级创新团队5个,建成了“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技术与装备”、“矿山压力智能预警与支护机器人”、“矿山智能运输技术与装备”、“煤矸智能光电分选技术与装备”4个创新团队。
团队首席专家
煤炭智能安全精准开采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:袁亮
1960生,中国工程院院士,教授、博导,煤炭开采及瓦斯治理专家,开创性提出了卸压开采抽采瓦斯、无煤柱煤与瓦斯共采技术原理,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防治煤矿瓦斯爆炸成套技术与装备,成功破解了淮南矿区安全开采技术难题,实现瓦斯事故历史“重灾区”连续22年避免瓦斯爆炸事故。并将创新成果在全国14个产煤省(区)的200余家重点煤矿推广应用。基于瓦斯治理研究成果,主持建成8座现代化特大型高瓦斯煤矿和一批国际领先的瓦斯利用示范工程。主持国家/省部级项目50余项,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2件,出版专著8部,制定行业标准10项,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、中国专利金奖1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及一等奖9项。
矿山压力智能预警与支护机器人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:王国法
中国工程院院士,教授、博导,全国劳动模范。主持国家/省部级项目60余项,发表论文100余篇,出版专著6部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,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、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、全国杰出工程师奖、孙越崎能源大奖等。
矿山智能运输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:郭永存
1965年生,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安徽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带头人,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,安徽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,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机械与电气设备专家委员会委员。近年来,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,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淮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;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,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,获国家专利7项,主编出版安徽省高等学校规划教材1部;主持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1项,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,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,安徽省人才基金1项、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,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项,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;主持2012年安徽省科技攻关重点项目1项,主持完成科研院所及企业委托课题多项;曾获首届“淮南市优秀人才奖”;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,其中被SCI检索1篇,EI检索13篇。
煤矸智能光电分选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团队首席专家:严建文
教授级高工、博导,合锻智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,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副理事长,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。主持国家/省级项目8项,发表论文20余篇,授权发明专利10余件,制定行业标准5部,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。
学术骨干
每个创新团队设立首席专家1人、学术骨干5~6人、研究人员10~15人,从校内相关专业教师岗位选聘。
技术骨干
每个创新团队设技术骨干1~2人、技术人员2~3人,从校外协同单位和相关企业选聘。
研究生
协同中心设研究生助研岗位15~20人,从创新团队教师成员指导的研究生中选聘。